当地时间 2025 年 4 月 17 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官网一则公告,如巨石投入平静湖面,在国际海运领域激起千层浪。美国决定对中国制造的船舶及港口设备征收港口费和关税,这一举措不仅改变了中美海运贸易的规则,还对全球航运产业链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美国收费政策解析
美国此次出台的政策分两个阶段执行,且涉及海运服务费用、液化天然气(LNG)运输限制、加征关税以及其他措施等多个方面。
海运服务费用方面,对中国运营商和船东,以船舶净吨位为依据分阶段收费。2025 年 4 月 17 日至 10 月 14 日为初始阶段,费用为零;之后每净吨收费 50 美元起,并逐年递增,直至达到 140 美元 / 净吨的上限。收费按航次计算,每船每年最多收取 5 次。针对中国建造的船舶,按净吨位或集装箱数量中较高者计费,同样有初始的零费率期和后续递增安排,部分船舶如参加美国海事安全计划和空载到港准备出口美国货物的干散货船可获豁免。对于外国建造的车辆运输船,按 “车辆等效单位(CEU)” 容量收费,2025 年 10 月 14 日起每 CEU 150 美元,订购美国建造同容量船舶可暂停收费。
LNG 运输限制方面,2028 年 4 月 17 日起逐步提高美国建造、悬挂美国旗的船舶运输 LNG 的比例,最终目标是在 2047 年达到 15%。运营商若订购美国建造的 LNG 船,可获最长 3 年的豁免。
加征关税方面,对中国制造或含中国组件的船岸起重机(STS Cranes)加征 100% 关税,要求主吊臂、小车等关键部件满足 “非中国控制” 条件。对集装箱、底盘及相关零件加征 20%-100% 关税。
国际海运,美国加收费用
此外,美国还计划探索对中国物流信息平台的应对措施,并通过行政令推动盟友合作减少对华依赖。美国推行这一政策的核心目标在于削弱中国在航运、造船及物流领域的主导地位,减少对中国制造设备和船舶的依赖,推动美国本土造船业复兴。从实施时间表来看,海运服务费用已从 2025 年 4 月起分阶段生效,LNG 运输限制 2028 年起逐步实施,关税措施则有待公众评论后确定。
二、对中国及全球海运业的影响
美国的这一政策对中国海运及相关产业冲击巨大。对于中国船东和运营商而言,运营成本将大幅增加。船舶挂靠美国港口需缴纳高额费用,这压缩了利润空间,尤其对小型船运企业影响更为显著,可能使部分企业在美业务陷入困境。中国造船业也会受到牵连,美国市场对中国建造船舶的需求预计会下降,订单减少将阻碍产业发展。
在全球范围内,美国政策打乱了原有的海运市场格局。全球航运供应链的稳定性受到威胁,货物运输成本上升,可能导致商品价格波动,影响全球贸易的正常开展。其他国家的航运企业也会受到间接影响,市场竞争态势发生变化。美国本土造船业虽有望获得一定发展机遇,但短期内难以填补市场空缺,且长期来看,其能否真正复兴仍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
三、中国及相关方的应对策略
面对美国的举措,中国船运企业可考虑优化航线布局,减少对美国港口的依赖,开拓其他市场和航线。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拓展业务范围。提升运营效率,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优化,降低成本,以应对费用增加带来的压力。
中国造船企业应加大研发投入,提升船舶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增强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积极开拓其他国家的市场,降低对美国市场的依赖度。推动产业升级,向高端制造领域迈进,提高在全球造船业的话语权。
从国家层面看,中国可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外交沟通和经贸合作,共同应对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推动多边贸易体制的完善,维护公平的国际贸易秩序。加大对海运和造船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美国对中国船舶及港口设备征收费用和关税的政策,是其贸易保护主义的体现,给中美海运贸易和全球航运产业带来了挑战。但中国及相关方通过积极应对,有望降低负面影响,在全球航运领域继续保持竞争力,并推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