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问题
你问我答,让我们的合作没有疑问
  • 问:我是做跨境重型机械配件的卖家,最近两批散货海运的跟踪让我焦头烂额:一批是 20 吨的挖掘机液压泵(要发往巴西桑托斯港,需经新加坡、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两家中转港),货代说 “预计 25 天到港”,但我在船讯网查的船位显示在新加坡港滞留了 3 天,问货代却说 “系统没更新”;另一批是 5 吨的精密机床齿轮(发往荷兰鹿特丹,客户签了 “晚到每天扣 3% 货款” 的合同),船公司官网显示 “预计 18 天到港”,但港口网站查这艘船的靠泊计划,发现鹿特丹港因罢工要延误 2 天,货代却没提前通知。更糟的是,两批货的跟踪信息在不同平台上对不上(船讯网的航行轨迹和船公司官网的航线有偏差),我根本不知道该信哪个,客户天天催进度,我该怎么精准抓住货物的 “行踪”,还能提前预判延误风险?


    答:

    其实散货海运的跟踪不是 “查个位置” 这么简单,得按 “货物特性 + 运输链路” 拆成 “跟踪网”,两批货的破局点藏在细节里:


    一、巴西线重型液压泵:用 “多节点交叉验证” 抓中转漏洞

    这类多中转的重货,跟踪的核心是 “别让货物在中转港‘消失’”,单靠一个平台很容易被误导:


    • 建 “三网核对表” 锁定真实位置
      每天早中晚查三个渠道,填成表格对比:
      ①船讯网(看船舶实时经纬度,重点标 “是否偏离航线”):比如某天发现船在新加坡港外锚地停留超 24 小时,立即截图存证;
      ②新加坡港官网(查 “船舶靠泊动态”):输入船名查 “预计靠泊时间”“计划装卸时长”,发现因港口拥堵,原计划 6 小时的装卸延长到 12 小时,这才是滞留的真实原因(货代所谓的 “系统没更新” 根本站不住脚);
      ③货代的内部系统(要 “集装箱铅封号 + 中转仓收货记录”):液压泵是散货拼箱,让货代提供每个中转港的 “货物交接单”(需有码头盖章),确认货物没在中转时被错放。
      这套核对表让我提前 3 天发现 “阿根廷中转港因暴雨关闭”,及时让货代改走乌拉圭蒙得维的亚港,避开了 5 天延误。

    • 给中转港 “画缓冲期”
      原计划 25 天到港,我按 “每个中转港加 2 天缓冲” 重新测算:新加坡(+2)+ 阿根廷(+2)+ 最后一程(+3),实际预留 32 天,在合同里跟客户约定 “30 天内到港算正常”,比硬扛 25 天的死线更灵活,客户也能接受。

    image.png


    二、荷兰线精密齿轮:靠 “实时预警 + 深度绑定货代” 锁时效

    这类带违约金的货,跟踪的关键是 “提前 48 小时发现延误信号”,不能等船到港才着急:


    • 用 “物流系统 + 船公司 API” 搭预警线
      让货代开通易境通海运系统的 “节点推送” 功能:齿轮装船后,系统每 6 小时更新一次状态(离港、到港、清关),绑定我的企业微信,一旦 “预计到港时间” 后延超 12 小时,立即弹窗提醒。同时,在马士基官网用 API 接口把船期数据同步到我的 ERP 系统,对比两家的 “ETA(预计到港时间)”—— 如果偏差超 24 小时,直接打电话给船公司客服核实(比问货代快 3 倍)。
      这次鹿特丹港罢工,就是系统提前 2 天预警 “ETA 从 18 天变 20 天”,我马上查港口官网的 “罢工公告”,确认是码头工人抗议导致的,不是船公司的问题。

    • 和货代签 “延误响应协议”
      针对齿轮这类急货,额外付货代 5% 的 “跟踪服务费”,要求他们做到:①每天提供 “船长航行日志摘要”(重点看 “航速是否降低”“是否绕航”);②一旦预警延误,2 小时内给出 “改空运方案”(比如从鹿特丹港到客户工厂的陆运改空运,24 小时可达,费用比违约金低 70%);③延误超 3 天,货代承担 30% 的违约金。
      这次罢工最终延误 2 天,靠提前备好的 “陆运改空运” 方案,没触发客户的扣款条款,比硬等港口复工省了 4.5 万美元。



    现在两批货都顺利到港,最大的体会是:散货海运跟踪不是 “查个单号” 就完了,得像 “侦探破案”—— 重货盯中转港的交接记录,急货锁实时预警,再给每个环节留 “缓冲带”。下次再发货,我会在合同里加一条 “以‘船公司官网 + 目的港港口网站’的信息为准”,避免和客户因 “哪个平台的数据准” 扯皮。说到底,跟踪的本质不是追货物在哪,而是让自己在延误面前有主动权。


相关问题
最近问题
热门问题